ISO 22000:2018較ISO 22000:2005中術語新增了28個(可接受水平、行動準則、審核、能力、符合、污染、持續(xù)改進、成文信息、有效性、飼料、食品、動物食品、管理體系、相關方、批次、測量、不符合、目標、組織、外包、績效、過程、產品、要求、風險、食品顯著危害、最高管理者、可追溯性),修訂了12個(管理措施、糾正措施、關鍵控制點、關鍵限值、食品安全方針、監(jiān)視、操作性前提方案、食品鏈、食品安全、食品安全危害、前提方案、確認)。
ISO 22000:2018術語中更加清晰的描述了關鍵專有名詞以及之間的差異,如: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。
前提方案定義的注釋中指出,建立怎樣的前提方案取決了組織的運行特點和類型,正文的8.2.3中,明確了ISO/TS 22002為建立前提方案的引用標準。
ISO 22000:2018中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定義為:用于預防或減少顯著食品安全危害,將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組合,實施行動準則、測量和觀察程序,確保過程和產品的到有效控制。該定義更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本質,清晰指明了與前提方案(前提方案的定義為:在整個食品鏈中為保持食品安全所必須的基本條件和活動)的區(qū)別。
另外,ISO 22000:2018的術語中增加了新內容以適應現如今食品安全的整體形勢,如:食品安全危害定義的注解中增加“食品安全危害包括放射性物質”的內容。
除ISO 22000:2005中的要求外,還強調最高管理者應確保FSMS融入組織的業(yè)務流程;強調FSMS能實現預期結果;強調應指導和支持人員為 FSMS 的有效性做出貢獻;取消了實施管理評審的要求。
ISO 22000:2018中將食品安全目標列為獨立的條款“6.2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目標及其實現”,提高了目標管理在FSMS中的地位,且強調食品安全目標的可實現性。
ISO 22000:2018的7.1.4條款中提出,工作環(huán)境為人為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組合,例如:社交(例如非歧視性,冷靜,非對抗性);心理(例如減壓,預防倦怠,情緒保護);物理(例如溫度,熱量,濕度,光線,氣流,衛(wèi)生,噪音),拓展了原有工作環(huán)境的概念。
ISO 22000:2005僅在“1范圍”中提到了“允許任何組織實施外部開發(fā)的控制措施組合”,但未做具體要求。ISO 22000:2018的“7.1.5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外部發(fā)展要素”中指出,組織所使用的外部開發(fā)要素應:按照ISO 22000:2018的要求開發(fā);可應用于組織的場地,過程和產品;經食品安全小組轉化,以適應組織的過程和產品;按照ISO 22000:2018的要求實施,維護和更新;保留作為書面信息。
ISO 22000:2018的7.1.6中,明確提出了對外部提供過程、產品和服務的控制要求,包括對其進行評估、選擇、績效監(jiān)測和重新評估的要求;向外部提供者充分傳達要求;確保不會對組織滿足 FSMS 要求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;保留記錄的要求。
ISO 22000:2018的8.3中,明確了組織應驗證和測試可追溯系統(tǒng)的有效性。在適當的情況下,系統(tǒng)的驗證應包括最終產品數量與成分數量的對賬,作為有 效性的證據。
ISO 22000:2018的8.4中對組織的應急系統(tǒng)提出明確的要求。在應對實際的緊急情況和事故時確定使用的法律法規(guī)要求,實施內外部溝通。強調了在可行的情況下定期測試程序;在發(fā)生任何事故,緊急情況或測試后,審查并在必要時更新記錄的信息。
標準中指出:處所的布局,包括食物和非食物處理區(qū);加工設備和接觸材料,加工助劑和材料流動;現有的 PRP,工藝參數,控制措施(如果有的話)和/或應用的嚴格程度,或影響食品安全的程序;可能影響控制措施的選擇和嚴格性的外部要求(例如來自法定和監(jiān)管機構或客戶)。還應適當考慮由預期的季節(jié)變化或班次模式引起的變化。保持書面信息并適當更新。
a. 原料、輔料和產品接觸材料描述中增加了“來源”一項的要求(8.5.1.2)
b. 指出OPRP和HACCP均屬于危害控制計劃(8.5)
c. 明確對PRP也要驗證有效性(8.8)
d. 對管理評審輸入有新增要求,如:FSMS績效信息、資源情況等。(9.3)
總而言之,ISO 22000:2018的發(fā)布有利于組織進行ISO體系間的整合,有利于審核組實施高效的一體化審核。